- UID
- 1095
- 积分
- 2962
- 节操
- 40
- 萌点
- 549
- 贡献
- 161
- 活跃
- 3191
- 资币
- 477
- 最后登录
- 2018-1-31
- 在线时间
- 313 小时
- 听众
- 0
- 收听
- 1
用户组:萌然大悟
萝莉控
- UID
- 1095
- 节操
- 40
- 资币
- 477
- 萌点
- 549
- 活跃
- 3191
- 贡献
- 161
- 推广
- 105
- 在线时间
- 31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5-18
|
星梦很平凡,希望您能喜欢这里,欢迎联系我们开通注册账号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在次世代家用机大战当中,索尼的PS4在销量上稳坐第一,第二名微软Xbox One与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PS4能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其专业的优势,PS4在核心游戏上的努力十分显著,吸引了游戏的核心玩家,游戏厂商的高水准3A大作也层出不穷,这说明主机游戏产业和过去的十多年一样,健康地发展、成长着。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随着游戏机禁令的取消,微软Xbox One和索尼PS4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微软Xbox One在中国内地早期售价高达4999元,大幅高于其在美国的499美元售价,其单款游戏价格也高达60美元,并且完全锁区锁服,因此遭到了普遍质疑。
索尼PS4于2015年入华,一开始就显示了索尼的诚意,售价几乎和港行相同,并且不锁区,后来虽然出现了无耻小人刘睿哲举报PS4“不锁区”事件(2014年12月29日,网友以“刘睿哲”的身份实名向北京文化局投诉索尼国行PS4没有锁区,并将其举报信张贴于各个论坛和社交网络,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随即索尼中国的官方微博宣布,原定于于2015年1月11日在中国大陆市场发售的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配件产品及相关游戏软件的正式上市时间推迟到2015年3月20日),但最终“锁服不锁区”的国行版PS4终究还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算是一个圆满的解决。在游戏主机入华的这场战斗里,索尼也取得了胜利。
微软Xbox One在中国的失败不仅仅是价格太高,其整个生态环境也存在问题,实际上,一款产品的成功并不在于价格高低,高价位产品在中国的成功案例也有,例如iPhone,只要有最佳的产品体验,依旧会有铁杆粉丝为其买单,实现了双赢。游戏开发的成本也相当高昂,因此游戏软件的价格也不菲,游戏主机如果能成功吸引到游戏开发商为其平台开发独占式中文游戏,最终也可能会产生良性循环,让游戏开发商和游戏主机商都赚到钱。
因此游戏主机入华最关键的问题是渠道以及生态环境的建立,彻底杜绝盗版,吸引优质的3A级大作独占游戏,有了好的内容,有了优质的渠道,有玩家为之付费,如果游戏开发商能以高达60美元的价格销售游戏,相信也会非常高兴的,但如果像微软Xbox One那样,又是锁区又没有大作,价格还特别高,国服的体验非常糟糕,很难想象这样的产品会取得成功。
当微软发现索尼PS4的国行不但没有锁区,价格还和国际版相同,这时候才临时抱佛脚也对国行机器进行解锁,显得极为缺乏诚意。
索尼PS4和微软Xbox One对比解析
从游戏内容来看,Xbox One应该专注于资深的游戏玩家,对于大众休闲游戏应该彻底抛弃,休闲游戏目前竞争激烈,有已经被iPad、iPhone、Android等平台所占领,而Xbox One的3A大作多以射击类游戏为主,这类游戏又受到电脑版设计游戏的激烈竞争,从体验上看,电脑的键盘鼠标在射击游戏上的操作体验相比游戏手柄来说更佳。
在游戏阵容上,索尼的PS4平台具有的优势显然已经越来越大,主要在于高质量的PS4平台独占3A级大作的连续发布,令玩家应接不暇,且不说从PS3平台移植来的《最后生还者》、《神秘海域》、《战神》、《合金装备》等神作,基于PS4平台的原生大作也层出不穷,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索尼的游戏工作室阵容强大。
索尼整个的游戏工作室阵容很具优势,比如其中包括Naughty Dog (《神秘海域》,《美国末日》), Guerilla Games (《杀戮地带》), Japan Studio (《古堡谜踪》,《木偶历险记》), Media Molecule (《小小大星球》,《撕纸小邮差》), Polyphony Digital (《GT赛车》), Sony Santa Monica (《战神》), Sony San Diego (《美国职棒大联盟》), London Studio (Playroom)等等。相比,微软在这方面处就处于弱势,能和索尼相竞争的工作室屈指可数,这也让Xbox One在PS4的压力下节节败退。
综合来看,目前索尼的PS4赢得了这场次世代主机大战的初期胜利,这主要得益于对核心玩家的坚守,但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两大厂商都需要保持目前的高水准势头才能持续前进。同时,我们能够确认的另一点也在于,过去一年中关于主机游戏将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主机游戏产业和过去的十多年一样,健康地发展、成长着。 |
|